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6万亿元、利润总额6462.7亿元,有效投资持续扩大,“两重”“两新”重大项目总投资破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8513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6%。
4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通报中央企业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组织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压紧压实责任推动中央企业坚决完成全年生产经营目标任务。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今年以来,中央企业主要经营指标稳中向好。发售电量、航空运输总周转量、集装箱吞吐量、原油原煤产量等重要实物量指标稳定增长,经营效益增长跑赢大市、领先行业,实现了“开门红。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表示,一季度,中央企业统筹推进发展与改革,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在稳定宏观经济运行中发挥了支撑作用。
国资委表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不少困难,既要正视困难挑战,对中央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做到心中有数,也要增强战略自信,充分认识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更加积极主动作为,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一根本要求,进一步强化“五个价值”的鲜明导向,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坚决有力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关键时刻切实发挥中央企业顶梁柱、压舱石作用。
2025年中央企业发展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即利润总额稳定增长,资产负债率保持总体稳定,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收现率4个指标同比提升。
国资委要求,各中央企业要锚定“一增一稳四提升”目标不放松,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完成好今年各项目标任务。要抢抓政策机遇巩固发展势头,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十四五”规划项目落地,聚焦“两重”“两新”布局一批强牵引、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持续抓好降本增效,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营质量,强化内外部协同,深化与其他企业合作,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近期不少中央企业发布一季度经营业绩。一季度中国船舶集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6.6%,营收利润率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民品产业新接合同金额同比增长13.7%。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国际市场份额位居全球造船集团第一位,收获首季经营业绩“开门红”。
哈电集团称,一季度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正式合同签约额、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关键指标同比大幅跃升,全面实现首季“开门红”。聚焦“双碳”目标,在煤电、水电、核电、气电及新型储能领域,以先进的研发技术斩获多个重大项目订单。
国家电网加快电网投资建设,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截至3月底该公司电网投资同比增长27.7%,创一季度历史新高。中国大唐加快绿色能源转型发展,大中型基建投资额同比增长17.08%。
扩大有效投资是今年央企工作的重点之一。国资委年初表示,今年将推动中央企业在产业焕新上再加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倍增计划落地生效,在新产业新赛道上接续谋划,集中资源加大投入、加快培育、加强协同;在设备更新上再加力,引领全行业形成规模效应,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认为,国资央企加大投资力度,既是为了助力全年增速目标的实现,也是为了满足自身持续发展的需求。从短期看,是要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拉动有效需求增长;而且国资央企的投资会产生带动效应,带动更多社会资本的投资增长。从长期看,则是为了形成更大生产能力,为持续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以改革促发展、增后劲
今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
国资委在会上表示,中央企业要依靠改革创新增强活力动能,加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攻克“卡脖子”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加快提升产业发展的含金量;要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以改革促发展、增后劲。
2023年启动实施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出了“三个明显成效”的主要目标:要在增强国有企业服务国家战略功能作用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企业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上取得明显成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上取得明显成效,更好实现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
截至去年底,各地、各中央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主体任务平均完成率超过70%,深化提升行动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日前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5年第一次专题推进会上表示,各地国资委、各中央企业原则上要争取今年前三季度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既定任务,最后一个季度全面扫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