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文化领域,诸多现象彰显出文化原创力的强大动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强势崛起,缔造了市场佳绩与良好口碑双丰收的 “神话”,以独特新颖的视角对传统神话故事进行再创作,成为文化原创的典范。宇树机器人别具一格地扭着 “赛博秧歌” 登上春晚舞台,将前沿科技与传统民俗巧妙融合,令人耳目一新。外国游客参与 “中国游”,邂逅首个 “非遗版” 中国春节,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灯会在国外精彩亮相,璀璨灯光吸引全球目光,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韵味。从 2013 年至 2023 年,我国文学创作领域成绩斐然,累计出版文学图书超 57.6 万种,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累计生产电影 9300 多部,网络文学领域同样活跃,作者累计创作作品上千万部 。这些成果宛如文化原创力 “一池春水” 中涌起的层层浪花,生动展现出文化原创的澎湃活力与无限可能。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原创力在文化繁荣以及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的关键作用。早在 2014 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就着重强调 “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点明了创新在文艺创作中的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再次强调 “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将提升原创力作为推动文艺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指出 “围绕提高文化原创能力,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从工作机制层面为提高文化原创力提供方向指引。今年春节前夕,总书记赴辽宁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更是着重强调 “要努力提高文化原创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总书记发表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犹如明亮灯塔,为提高文化原创力清晰规划路径、精准指明方向。
文化原创力的深厚根基,源自中华文化主体性的稳固与彰显。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唯有对自身文化具备深刻认知以及高度自信,方能拥有坚持坚守的强大定力,激发奋发进取的昂扬勇气,进而焕发出创新创造的无限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极具创造性地提出 “两个结合” 的重要思想,尤其是 “第二个结合”,以 “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的非凡理论勇气,守护并巩固了中华文化主体性。这一思想为将马克思主义这一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