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投顾承诺变成”空头支票”:一位老股民的维权手记
“王老师,您上次说的那只翻倍股,怎么我买了就跌停啊?”老李盯着绿油油的K线图,手指微微发抖。三个月前,某持牌投顾机构的”金牌分析师”在直播间信誓旦旦承诺”三个月50%收益”,现在账户却缩水了28万——这几乎是他的全部养老钱。
一、那些年我们踩过的”投资陷阱”
老李的遭遇绝非个例。在金融街摸爬滚打二十年的张姐告诉我:”十个投顾九个夸,剩下一个在装哑。”她去年被某机构”专家”拉进VIP群,对方用”国家扶持产业””内幕消息”等话术,诱使她连续升级了三档服务,前后投入19.8万元服务费。
“刚开始推的票确实涨了几天,”张姐用上海话摇头叹气,”后来嘛…侬懂的呀,套牢得像黄浦江底的石头!”当她要求按约定调仓时,对方却以”系统升级””风控调整”等理由拖延,最后连微信群都突然解散。
关键维权证据清单:
- 聊天记录(特别是收益承诺内容)
- 宣传材料(含”稳赚不赔”等敏感字眼)
- 转账凭证(证明资金流向)
- 服务协议(重点标注免责条款)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二、解密投顾公司的”话术剧本”
通过分析多个案例,我们发现某些机构存在固定套路:
- “钓鱼式”荐股
先免费推荐几只上涨股票建立信任,等投资者缴费后推荐质量骤降。广州的周先生展示其投顾发的微信:”明天必涨停!”后面跟着六个感叹号,结果该股次日跌停。 -
服务降级陷阱
北京大学生小林花6800元购买”基础服务”,随后不断被推销:”再补2万就能进核心群””加5万享受首席指导”。当他凑齐8万元升级后,所谓的”首席”竟是个刚毕业的实习生。 -
风险转嫁话术
“市场波动属正常范围””操作指令已及时下达”是常见推责借口。更狡猾的会要求客户签署《风险告知书》,把之前的承诺全部推翻。
三、聪明投资者的自救法则
(1)证据固化要趁早
成都的火锅店老板老赵有个好习惯:每次语音沟通后都要求对方文字确认。”他们用四川话跟我说’包赚’,我就立刻发微信问:’刚才说的包赚是啥子意思嘛?'”这些对话后来成为关键证据。
(2)合理预期管理
真正的专业人士从不会保证收益。深圳私募经理吴先生透露:”合规投顾的荐股报告必须有风险提示,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十个有九个有问题。”
(3)维权黄金期
数据显示,在服务终止后90天内采取行动的维权成功率较高。南京的退休教师徐阿姨在发现异常后,立即整理全部邮件和录音,最终挽回了大部分损失。
四、你的每一步都很重要
如果你也遇到:
✓ 缴费后服务与承诺严重不符
✓ 老师频繁更换或失联
✓ 账户亏损远超预期
请立即保存:
– 所有沟通记录(微信/短信/邮件)
– 付款凭证和合同
– 宣传材料中的收益承诺

法律声明:若您在近五年内认为投顾公司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行为,我们提供专业维权咨询服务,助力您维护合法权益。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案例已做信息脱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