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股群里的温柔陷阱:一位股民的退费维权实录
“老师,您推荐的股票又跌停了…”
看着手机里第7条未回复的微信消息,杭州的周明(化名)终于意识到事情不对劲。三个月前加入的”涨停先锋交流群”,如今只剩下不断跳水的账户余额和永远在”布局下一只牛股”的导师。
一、从”免费荐股”到”至尊会员”的套路
事情要从2023年春节后说起。刚入市半年的周明在某财经论坛看到”每日三支金股免费领”的广告,扫码加入了号称某持牌投顾公司运营的微信群。群内每天早盘前准时推送股票代码,附带”内部调研报告””主力资金动向”等专业分析。
“刚开始确实准,推荐的消费股连涨三天。”周明回忆道,”群助理私信我说,想获取‘机构建仓标的’需要升级29800元的季度服务。”在群友晒出的”60%收益截图”刺激下,他咬牙转账签约。
转折发生在缴费后第二周。推荐的医药股连续阴跌,当周亏损达23%。”老师解释说市场调整,建议加购88000元的‘量化对冲策略’平摊风险。”这时周明才发现,签约合同里明确写着”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而此前群里的”稳赚承诺”全是口头暗示。
二、这些”合规操作”暗藏玄机
类似周明的遭遇并非个例。笔者梳理多起投诉发现,部分持牌机构存在以下争议操作:
- “免费午餐”引流:先以无偿服务建立信任,再通过”限时特惠””名额有限”的话术诱导付费
- 收益承诺话术:”至少30%空间””主力即将拉升”等暗示性表述频现直播间
- 服务内容缩水:实际提供的研报与公开资料高度重合,所谓”独家内参”难觅踪影
“最气人的是发现他们同时推相反操作。”深圳股民李女士(化名)透露,”同一个‘老师’在不同群分别推荐某芯片股的买入和卖出,总有一边能验证‘实力’。”
三、关键证据这样固定
当意识到可能遭遇不当销售时,周明做了三件正确的事:
- 完整保存聊天记录:用手机自带的录屏功能,连续录制从入群到签约的全过程
- 梳理资金流水:标注每笔转账对应的服务项目,特别注意”咨询费””软件费”等名目
- 比对服务协议:用荧光笔标出实际未兑现的承诺条款
“幸好当时群里的‘助理’用企业微信加的我。”周明庆幸道,”这直接证明了对方机构身份。”
四、专业调解的破局之道
在自行协商无果后,周明通过朋友介绍联系到第三方调解团队。专业顾问分析其材料后指出几个关键点:
- 投顾人员未完整揭示产品风险等级
- 服务协议中存在”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的免责条款,与实际宣传矛盾
- 转账记录显示费用进入个人账户而非对公账户
经过15个工作日的沟通协调,最终机构同意退还部分服务费用。”虽然没能拿回全部,但比血本无归强多了。”周明感叹道。
如果您也遇到类似情况,注意:
1. 维权时效通常为交易发生后1-3年内
2. 收集证据阶段切勿惊动对方导致记录被删
3. 优先选择”事后收费”的专业调解服务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法律声明
本文所述案例均为真实事件改编,文中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若您在近五年内认为投顾公司存在不当行为,建议通过正规渠道维护自身权益。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部分细节已做脱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