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荐股老师的”财富密码”后,我是如何挽回部分损失的
“老师推荐的股票又涨停了!”看着微信群里不断跳出的盈利截图,上海股民王阿姨(化名)终于按捺不住,在某持牌投顾机构购买了价值8万元的”至尊VIP服务”。没想到三个月后,她的账户反而缩水了近六成。这背后,究竟藏着多少普通投资者不知道的门道?
一、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股神”
去年夏天,王阿姨被拉进一个名为”价值投资交流群”的微信群。群里的”陈老师”每天早盘前都会分享三只”潜力股”,奇怪的是,这些股票十有八九当天确实能涨。”阿拉上海人最讲实惠,看到别人天天晒盈利,心里哪能弗痒?”王阿姨回忆道。
在连续观察两周后,她主动联系了群助理。对方发来的投顾资质证书显示,这家机构确实具有正规牌照。但王阿姨不知道的是,这种”先免费荐股建立信任,后诱导付费”的模式,正是某些投顾机构常见的营销手段。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二、服务升级背后的猫腻
付费后,王阿姨被移入更高级的”核心客户群”。但奇怪的是,之前精准的荐股突然不灵了。面对质疑,老师解释称:”现在要带大家做中长线布局,短期波动很正常。”同时不断推荐加购更贵的”机构通道服务”,承诺能获取”主力资金动向”。
类似遭遇的还有深圳的IT工程师小李(化名)。他在某直播间被”三个月翻倍”的承诺吸引,先后投入23万元购买投顾服务。”每次问为什么推荐的股票总是高开低走,老师就说我心态不好,需要购买心理辅导课程。”小李苦笑道。
这些套路其实有迹可循:
1. 先用少数成功案例建立权威形象
2. 通过群内”托儿”营造从众效应
3. 以”服务升级”为由诱导持续消费
4. 出现问题后归咎于用户操作不当
三、维权路上的关键转折
意识到可能存在问题后,王阿姨开始收集证据:
– 保存所有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
– 整理服务合同中的承诺条款
– 记录实际投资收益与宣传的差距
通过朋友介绍,她联系到了专业维权团队。令人意外的是,经过合规沟通,该投顾机构在10个工作日内就同意退还部分服务费用。”早知道应该早点行动,之前还担心撕破脸会影响账户操作。”王阿姨感慨道。
四、给投资者的实用建议
- 警惕”稳赚不赔”的话术:证券投资本就存在风险,任何承诺收益的行为都值得警惕
- 核实资质不等于放松警惕:持牌机构也可能存在违规展业行为
- 保存证据要及时:微信记录、转账凭证、合同文件都是重要维权依据
- 把握黄金维权期:通常服务终止后6个月内是协商的最佳窗口期
如果您也遇到过类似情况,记住:沉默只会让损失继续扩大。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处理,或许能帮您挽回不必要的损失。
法律声明:若您在近五年内,因认为投顾公司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行为,我们提供专业维权咨询服务,助力您维护合法权益,减少损失。
联系 小羊维权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