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中美食香气四溢,游客们大快朵颐;小城街巷里,欢声笑语回荡,处处洋溢着欢乐氛围;跟着演出团队奔赴各地,感受艺术与旅行的融合;博物馆内,假期里参观者络绎不绝,沉浸于历史文化的海洋…… 自今年伊始,全国文旅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刚落幕的 “五一” 小长假,更是呈上了一份精彩纷呈、活力满溢的成绩单。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日均超 2.7 亿人次,全国国内旅游出游总计达 2.95 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高达 1668.9 亿元…… 仅仅 5 天时间,假期的这些亮眼数据,不仅生动描绘出 “假日经济” 的繁荣景象,更充分展现出文旅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火热态势。
当下,文旅市场不断涌现出 “新场景”“新玩法”,这些新元素成为市场蓬勃发展的有力 “新信号”。
文化味浓,“新中式” 旅游再掀国潮风
在热门博物馆中,游客们穿梭于各个展厅,排队 “打卡”,观赏珍贵文物、品鉴新展,深深感受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在古城古镇的青石板路上悠闲踱步,细细欣赏传统建筑,体悟国风韵味;于非遗集市里,游客们积极互动体验,深入了解传统工艺,领略匠人们的匠心与坚守。近期,文旅市场掀起了一股 “新中式” 旅游热潮,传统元素与现代体验相互交织,为游客带来了沉浸式的文化之旅。游客不再仅仅是旁观者,更是主动投身于各类文化活动,亲身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与此同时,各地举办的国潮消费活动,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老字号品牌重焕生机,再度引领潮流风尚,创意十足的文创产品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情,有力推动了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
烟火气旺,“小城市” 汇聚四面八方客
到河北正定逛热闹夜市、去甘肃天水品尝特色麻辣烫、奔赴江西景德镇亲手制作陶器、在福建平潭观赏梦幻 “蓝眼泪”……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独具魅力的小城变得热闹非凡、人潮涌动。全国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以及各地接待能力的持续提升,让游客能够轻松抵达心仪的目的地,尽情享受深度旅游的乐趣,“小城游” 的独特魅力愈发凸显。
在旅游市场逐渐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的 “走马观花” 式游览,而是更加注重旅行过程中的高品质体验,渴望探寻到能真正让自己放松身心、深入感受当地文化的旅游之地。正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所言:“如今的旅游已融入日常生活,看似波澜不惊,却多了份细水长流的耐心与静水深流的从容。” 在旅游需求个性化凸显的同时,旅游消费也正朝着成熟、理性的方向发展。
新活力足,年轻人解锁出行新体验
今年以来,全国演出市场热度居高不下,音乐节热潮在全国各地掀起,舞台下满是年轻人活力四射的身影。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今年 “五一” 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多达 3.44 万场,票房收入达 20.84 亿元。
在福建厦门,从环岛路的海风交响音乐会,到十里长堤的 “五一不插电” 公益音乐会,音乐、美景与青春完美融合,点亮了这座 “海上花园” 城市;在浙江绍兴,上虞氧气吉象音乐节两天内吸引了近 4 万人次参与,极大带动了当地住宿、美食等消费的增长。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夜市、夜游等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成为吸引年轻人的全新焦点。“夜游经济” 迅速崛起,不仅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体验,也有力推动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夜幕降临,人们在夜市中尽情享受美食、购物与娱乐带来的愉悦。这些消费新场景不仅彰显着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更映射出当代社会的新风尚,让城市的夜晚更加璀璨夺目,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文旅市场正稳步朝着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迈进。各地应持续挖掘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 “流量密码”,精心打造高品质的文旅产品与服务,不断提升消费体验,共同助力文旅产业蓬勃发展。